首页 紫砂问答文章正文

紫砂壶上的“线条修饰”主要有哪些?

紫砂问答 2024年03月19日 15:49 90 紫砂天下

紫砂壶造型以简洁为特点,极其丰富的线形变化与面的完美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几何形断面,使造型更趋典雅。从平面角度看,线分为凹线、凸线;从走向角度看,线分为直线、曲线;从样式角度看,线分为灯草、线香、皮带、剑脊棱、捏角等。

紫砂壶上的线条修饰

紫砂壶上的“线条修饰”主要有哪些?  1

1)剑脊棱线——

别称“剑棱线”、“剑脊线”。两面对称斜仄,中间隆起,状似剑背之棱脊。一般施用在面与面的相交处。

2)芝麻梗线——

由两凸面组合构成的弧形凹线,形似芝麻梗。一般施用在壶流、壶把上。

3)刹凹线——

本来是捻摘壶钮所形成的一周凹线。也施用在壶颈或壶底。

4)堆迭线——

线上加线或多线组合。

紫砂壶上的“线条修饰”主要有哪些?  2

5)线香线——

曲率较大的粗圆线,形似线香、布局多呈挺直状。

6)灯草线——

曲率较小的细圆线,以状如灯草而得名、布局多呈弯曲状。施用在口沿部称“翻口线”,施用在底足部称“底线”。也可单独或成组施用在壶体、肩、腹,以增加应力、减少烧成时的变形、并起装饰、过渡等作用。

7)云水线——

凹形曲线,有云水、花瓣、菱纹等,流畅,整体贯通,使造型生动活泼,更加灵巧。一般施用在盖、肩或腹、足等。 “如意仿鼓”壶的如意云纹、“鱼化龙“壶身的云水纹等皆属此线。

紫砂壶上的“线条修饰”主要有哪些?  3

8)隐线——

不破坏造形的轮廓,起过渡、衬托与装饰作用。一般紧靠粗线或宽线施用,隐于大线上下。

9)凹肩线——

别称“凹宿线”。形为双曲线。一般施用在壶肩,除装饰外,加强稳重感和节奏变化。

10)活线——

别称“飞线”。形如添加的一层弧形线。一般施用在壶口、底足。

11)云肩线——

薄而轻巧,匀净、清晰,能增强装饰性,富有韵律和节奏感。一般施用在壶颈、壶口的下沿等转折部位和肩部,在口到肩的过渡上起转折作用。凹凸线、皮带线用于肩部装饰时也称云肩线,分别以粗细、厚薄和宽窄达到不同艺术效果。

紫砂壶上的“线条修饰”主要有哪些?  4

12)口线——

别称“加强圈”。是添加的,或圆或方,有圆口、折角、漂出等,比较柔顺。主要起增强牢度,使口部不易变形的作用。一般施用在底足和口外沿。

13)竹纹线——

别称“竹状浑线”。似竹筒状,有时与其他线一起混合使用,增强壶的节奏感。一般施用在壶腹。

14)鲫鱼背线——

顶端为圆形的弧线,形似鲫麦中鱼背,有单双线区别。一般施用在流、把平面上,也可用于腰、口边沿。

15)弄堂线——

别称“弄洞线”。双线或多条线平行隆起,中间凹入一条弧线。分圆线、方线,匀称、干脆、利落。一般施用在壶腹。

16)鳝肚线—

高出平面,弧度大于半圆、小于“竹纹线”的圆弧线,形如黄鳝肚,有缓冲过渡作用。一般施用于壶腰。

17)子母线——

别称“母子线”、“文武线”“天压地线”、 “圆凹线”。双线组合(一粗一细搭配),位于

壶盖的称“子线”,位于壶口的称“母线”。当足线、腰线、肩线使用时,要求凸面有劲,断面呈半圆形,有一张一弛的感觉。多施用于口盖组合和口沿,一般要求上粗下细,上大下小,所谓“天压地”,使制品造型更加安定厚重。

18)筋囊线——

一般是垂直线条,深浅自如,似蒜瓣纹,可将壶体作成若干等份。随着壶钮、壶盖和壶身的肩、肚、腹、底的高低起伏而变化。

19)皮带线——

清晰、爽朗、宽而扁的条状,硬中带软。一般施用在壶身中部及口部、足部。

20)凹线——

别称“阴线”。凹入平面或弧面,宽狭、深浅根据不同的器形要求而定。一般施用在壶盖边线下、壶身凹陷处。

21)凸线——

别称“阳线”。凸出平面或弧面,断面呈半圆形,线足清晰。一般施用在盖板、口、足、腰、肩等处,分称盖板线、口线、足线、腰线、肩圆线。

22)凹凸线——有凹有凸,宽窄、粗细和厚薄不等。一般用于壶腰。

23) 板上线——别称“金线项圈”、“翻线”。一般施用在盖板上口边,装饰平面,起转折作用。手法简捷,注重厚薄比例。

24) 板下线——别称“盖板线”,圆线称“圆盖板线”,方线称“方盖板线”。既是装饰线,也是结构线。一般施用在盖板下口边、壶盖与壶口吻合部位的盖底。

25)抽角线——别称“抽折线”。可藏锋匿角,使造型含蓄稳重。有“直抽角”和“斜抽角”之别。一般施用在方器的面与面交接处。

26)侧角线——别称“侧折线”。一般施用在方器的面与面交接处。

27)隐角线——别称“匿角线”、“耦角线”“阴径线”。向内凹入,呈圆引过渡,有大小两种。一般施用方器纵横线交接的四角。

28)直角线——两面直接交接而形成。

29) 圆角线——两面柔顺交接而形成。

免费试用:加微信 agg484 免费赠送紫砂杯试用。>>点击快速领取<<

紫砂壶-紫砂天下官网江苏宜兴丁蜀人家网站地图 豫ICP备2002382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