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紫砂问答文章正文

什么是紫砂壶的“刻画装饰”?

紫砂问答 2024年03月26日 15:22 70 紫砂天下

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过刻画有猪纹的黑陶钵。

紫砂壶刻画装饰是由制壶艺人署名落款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饰形式,即以刀代笔,以刻代绘、在保持一定湿度的已成型坯体上、装饰文字和图案,俗称“陶刻”。最早见于元代,有“且吃茶,清隐”5字草书壶铭。

先用毛笔书画后再按墨迹镌刻称“刻底子”;将书画稿复写在坏体上再依样镌刻称“印刻”:无预先书画直接在坯体上镌刻称“空刻”。镌刻后不上色称“清刻”;镌刻后再着色称“色刻”。

什么是紫砂壶的“刻画装饰”?

宋代即有坯手用竹刀在壶底刻留自己的名款。元末明初紫砂器身已有刻字。明万历年间,原在江西景德镇刻瓷的陈仲美,到宜兴制作紫砂壶,他把刻瓷艺术和紫砂壶艺巧妙融合,开创了紫砂陶刻新尚。随着文人介入制壶,陶刻的内容从以落款为主变为以刻铭为主。清代陈曼生镌刻题词书画于专门设计的紫砂壶上,世称“曼生壶”。紫砂壶上最初出现的图画是文人画,如朱坚的梅花、瞿应绍的竹。其后,黄慎、吴昌硕、任伯年、于右任、蔡元培以及唐云、亚明、朱屺瞻、冯其庸、华君武、韩美林等,都笔涉砂壶,寄情陶刻。山水、人鉴!物、花鸟、博古图案皆可入画,楷、草、隶、篆、钟鼎、石鼓等书体均能镌壶。

中国画有“十八描”法,用线条表现形体。曹仲达、吴道子的白描人物画,时称“曹衣出水”、 “吴带当风”。紫砂壶陶刻正是以刀代笔的壶体“白描”。纸是平面的、二维的,而壶是立体的、三维的。紫砂壶坯体又含有一定的砂粒,壶表明针光过后结构很紧,运刀技法失当则易造成“崩片”,湿坯受力不当也会出现变形。陶刻艺人在走刀前需成竹在胸,才能一气呵成,有节奏、有顿挫。

紫砂壶陶刻的本质是“以刀代笔”。刻字分划、竖、撇、踢、捺5笔:刻“划”笔,刀先下后上;刻“竖”笔,刀先左后右;刻“撇”笔,顺刀在先,逆刀在后;刻“踢”

笔,逆刀在先,顺刀在后;刻“捺”笔,刀先上后下。

书法中的虚实,绘画中的浓淡,金石中的爽利,尽在弧面的壶身上简约但不简单、精微却不细碎、粗犷而不粗俗地用刀痕表现。

丁蜀古人把陶刻者称“刻字先生“,把制坯者叫“做坯佬”,雕刻者属文化人,陶刻工夫多在“陶外”。

1958年谭泉海进厂跟左右手都能刻能画的任淦庭学陶刻,首先是长时间学习磨刀,,反复磨平成尖再磨尖成平,接着无休止地练习运刀打圈。经长期的基本功演练,他才渐入佳境: “单刀是一刀下去再略加修饰,“双刀”是西刀下去再将里面的泥挑出。“冲刀”是从后往前的急就,“抹刀”是快速刮过,还有复刀。切刀、班刀、刺刀、伏刀、埋刀轻刀、涩刀、挫刀、飞刀、反力游刀、迟刀、平刀、辅刀等法,皆要在“打圈”中掌握。打圈就是在坯体刻圈形,或毛面在外或毛面在内。

运刀形成的断面呈V形的叫三角底,不同的运刀方式还可形成平底、内圆底、外圆底升箩底、砂底。三角底、平底显得挺秀刚劲,适于楷书;内圆底外圆底显得饱满圆润,适合于小篆、行书;砂底是点琢而成的残缺美,适合于草书、隶书、钟鼎、石鼓………他终于成为能用运刀的轻重、虚实、宽窄,在紫砂壶上娴熟表现中国书画浓淡焦青黑之“五墨”和远近层次的一代高手。

免费试用:加微信 agg484 免费赠送紫砂杯试用。>>点击快速领取<<

紫砂壶-紫砂天下官网江苏宜兴丁蜀人家网站地图 豫ICP备2002382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