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老紫砂壶文章正文

名家名作赏析-明代古壶

老紫砂壶 2021年02月26日 16:27 2123 紫砂杂谈

    海棠形提梁大壶此壶是1966年由南京中华门外马家山油坊桥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同出的砖刻墓志表明墓葬年份为明嘉靖。这是我国目前有纪年可考的最早的紫砂壶。

    其壶身为传统陶瓷的造型,造型及工艺技法虽然还保留着某些早期紫砂陶的特点,但胎质较细腻,呈赤褐色,壶身表面呈现深浅不同之色。壶肩部位黏附上黑红色的釉滴,器表涩手有气孔,短颈用一块泥片加接。口略宽,丰肩,腹以下内收,平底。在壶腹上装一弯流,流根部与壶腹部相接处贴四瓣柿蒂形饰叶片,壶肩上装有类似明式家具中的“罗锅枨”形提梁。提梁下端内侧装有一环形圆孔,是用来系盖子的。

    宋元至明初,首次出现了一种用于盛水煮水的无釉砂器,这是宜兴紫砂器进入滥觞期的标志。此壶造型与王问的《煮茶图》画面中的提梁壶极为相似。两壶相比较,从造型及功能上看,也应是用来煮水的。

名家名作赏析-明代古壶  1

    六瓣圆囊壶此壶原是仿景德镇的明永乐竹节形把壶,壶身分六浅瓣,配以壶盖,壶嘴及壶把皆起筋纹,以上下两节塑造而在壶肩相接。

    壶身略呈半球形,竖向六出筋略呈莲瓣形。该壶泥料稍粗,有轻度“梨皮”效果。制壶技术娴熟,应是打身筒后外表加模具挡成,再用工具修过。壶底刻隶书味很浓的楷书款“大明正德八年供春”字样。

名家名作赏析-明代古壶  2

    

    菊花八瓣壶 李茂林(明代)此壶鼓腹、载盖,单独观赏壶盖,犹如一朵盛开的秋菊,生机盎然。这是早期紫砂壶筋纹器类型的佳作。做工精美,线条自然,明丽高雅,壶身凝重端庄,朴实无华,造型自然生动。

    紫砂壶若只有整体的“骨架”而没有“肉”,就会给人一种干涩枯瘦的印象;反之,若只有“肉”而没有“骨”又会显出臃肿无力的样子。八瓣菊花壶就达到了形体雅正饱满、筋纹鲜明犀利,骨骼坚实,血肉丰满的境界。

名家名作赏析-明代古壶  3

    

    大彬提梁壶 时大彬(明代)大彬提梁壶造型有突破,壶体为圆形,上身部收拢,流、把、钮呈六方形、扁形、菱角形。整体为圆,壶身提梁双圆重叠,壶底壶盖双圆重叠,使圆主体更强烈,这种造型是有突破性意义的。

    造型敦厚稳健,舒展大方。以圆形为基调,正视,球状壶身配以圆圆的提梁,使两大圆轮廓线既相互交叉,又相互阻断,从而使壶形的立体感更为强烈;俯视,平整的小圆盖与大平底的轮廓线相互重叠,其盖钮正处于两个同心圆的圆心位置上,更显示出其制作技艺的高超。壶体局部结构与鲜明的棱线相衬,柔中见刚,刚柔相济,且相得益彰。六棱的壶嘴、壶盖、壶钮与圆浑的壶体形成对比,提梁所形成的虚空间与壶身的实体形成对比,增强了艺术效果。

名家名作赏析-明代古壶  4

   

    觚棱壶 李仲芳(明代)圆与方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无方就显不出圆。《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是说最初的圆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所以在紫砂壶造型中通常是方与圆相交融的。

    此壶形俯视呈四方形,侧面看又有覆斗状,但又不是直棱角的覆斗,像两条斜边向外弯曲的梯形。盖、颈是小四方,而底部相比上部又大出很多。这样的上下变化全依靠自壶盖延伸下来的四条弧线的连贯与过渡。因此对这四条弧线的处理就成为此壶造型的关键,因为它影响整个壶身的方圆形状。再加上身筒基本上呈方形,而把又成圆环状,所以如果把和身筒的方圆搭配不协调的话,也会使整个壶形显得极为别扭。李仲芳很完美地完成了此种壶形的把握,创作出“方中寓圆,圆中见方”的奇妙境界。

名家名作赏析-明代古壶  5

    

    龙凤印包壶 时大彬(明代)龙凤印包壶,把为龙首,昂首向前,嘴为鸣凤,张嘴和鸣,与龙首相呼应,龙凤的形态生动、简练,富有神韵,在设计上另开新面。壶身包袱、花结等捏塑非常精致、高雅,是权力的象征,也是时代的产物。于方器中结合塑器创作,先后于壶上塑作印包纹式及龙凤嘴把,布纹褶裥,形体饱满、凤首龙鸣、对称均衡,刚柔相济、韵致怡人,亦是方器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名家名作赏析-明代古壶  6

 

    盉形三足壶 徐友泉(明代)此壶从仿青铜鼎造型入手加以改型,以三瓣凹凸筋纹线自盖至身再至足,于壶底会合。简练大方,古朴雅正,既保持了青铜器的美感,又将紫砂泥料质朴优雅的特性发挥到极致,开创了摒弃繁杂、简练大方的筋纹新风。

    壶底三足,稳健而立;镌印“友泉”,笔体流畅而雍容大度。环柄之上镌有龙头吉纹,表现出明代士大夫怀旧嗜古的书斋情怀,在器型上又尽显王者气象。

名家名作赏析-明代古壶  7

    菊瓣壶 欧正春(明代)壶体呈菊花瓣状,壶身与壶盖浑然一体,盖钮塑为花蒂,直嘴,柄浑圆,浅挖足,足端平切。形制端庄,身、盖、钮三者之权衡比例恰当,筋纹配合精确贯气,如同一辙。

    筋纹以壶盖顶端放射到盖口,再舒展过渡到壶体,直到壶底中心,全器贯通一气,瓣面大小如一,腴而不肥,转角纯而清朗,呈现出匀称丰腴的宝相,惹人喜爱。

名家名作赏析-明代古壶  8

    

    盉形壶 陈仲美(明代)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记载:“盉,调味也”,可见一般是用来调味的器具。盉形壶和袋足盉在造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具有盛酒水的功能。

    陈仲美的盉形壶,就是从商周时期青铜器造型提炼过来的,三足分当鼎立,仿形作紫砂茗壶。古色古香,给人以非常古雅的美感,质朴优雅,文气十足。器形古穆,通体贯气,耸立壶钮,妙若天成;古兽把,保持青铜器的古朴美感。泥色多变,技艺高超,所谓“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

名家名作赏析-明代古壶  9

    四葵瓣壶 承云从(明代)此壶身为半球形,分割为四瓣,每瓣状似葵花,起伏有致,阳线含蓄,阴线巧丽。钮为壶身缩小的微形,清晰周到。葵瓣盖,葵朵纽,整体和谐统一,线型变化自如。流长而秀,把方下置小垂耳,底平边宽状如花瓣,盖可四面转换。底刻“云从制为履中先生”楷书款。

名家名作赏析-明代古壶  10

    金钱如意纹壶 陈用卿(明代)此壶紫砂泥色深褐,夹砂质感若隐若现。盖钮透雕成浑圆的金钱球状,壶盖以浅浮雕刻如意云头纹饰,为整件器皿平添不少生气。弯曲的壶嘴与弧形的把手分量匀称,壶腹上部以一凸弦纹围绕一周,为笨重的器身增加线条美感。

    陈氏装饰的手法在明代当时可说是大胆创新。他在壶的腹部而不是在壶底铭刻文字,加上陈氏采用行草书,而非当时陶艺家常用的楷书作为刻铭的书体。这件金钱如意纹壶正好反映出陈氏精炼的制壶技巧及娴熟的章草刀法。

名家名作赏析-明代古壶  11

    南瓜壶 陈子畦(明代)壶身为六瓣筋纹器型,造型周正,古朴清雅。巧妙地用南瓜造型构成壶身,并在壶身运用叠堆手法贴上瓜叶,形成生动而富有情趣的画面,壶嘴由南瓜叶自然卷曲而成,壶把则用南瓜藤成形。整个作品精巧浑成、动感强烈、韵味怡人,惟妙惟肖。其心灵手巧,艺术手法细腻,制作功底深厚。

    此款南瓜壶,是将真实的自然形态塑造成壶型,整个壶身、壶嘴、壶把就像自然生长的南瓜与枝藤,凹凸有致的瓜皮,舒展自若,形神丰富,妙趣天成,让人为之倾倒。“脱尽人间殊巧工,神工鬼斧难雷同”,用此诗形容陈子畦手工艺之精致,亦不为过。壶把梢下钤有“陈子畦”篆书方印。

    

    

    

    

    

  

 

    

免费试用:加微信 agg484 免费赠送紫砂杯试用。>>点击快速领取<<

标签: 紫砂壶鉴赏与收藏 紫砂壶鉴赏 明代紫砂壶 老紫砂壶 海棠形提梁大壶

紫砂壶-紫砂天下官网江苏宜兴丁蜀人家网站地图 豫ICP备2002382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