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紫砂杂谈文章正文

如何鉴定紫砂壶方法

紫砂杂谈 2021年04月14日 15:22 1080 美壶欣赏

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紫砂壶已经不像以前那种,喜欢紫砂壶的也不仅仅只是喜欢喝茶的朋友了,也有的收藏玩物的朋友。但是知道现在的紫砂壶市场比较混乱,不知道该如何去辨别紫砂壶市场的紫砂壶。下面小编就整理了几个要点,希望大家看完后有一个明确的辨别方法。

如何鉴定紫砂壶方法

鉴定要素之一、造型

从明代至今,紫砂壶的造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犷到精细的发展过程。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紫砂壶就有不同的造型特点及艺术风格。鉴定紫砂壶,首先要明了各个时期紫砂壶造型的基本特征,以及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比如,明代的紫砂壶造型多以方形、圆形、筋囊式为主,线条简约,壶体偏大,平实质朴,给人一种雅拙的感觉。清代初期出现了专供宫廷使用的精雕细琢的宫廷壶,多以自然形与几何形为主。另有一些民间实用型壶类,壶形小、流短、小耳柄,形制小巧玲珑;清末及民国初期的紫砂壶造型款式增多,附加装饰也增多,以仿古代名家为主,在形制上没有多少创新。

鉴定要素之二、泥料的辨认

紫砂器的胎质即砂料。不同时期的砂料有不同的砂质,而不同的砂质呈色肌理也不尽相同。受当时炼砂淘洗技术相对落后所限,明代紫砂使用的砂料内含颗粒状粗砂,给人的感觉是粗糙的。相关资料表明,明代紫砂泥料的目数为20目至30目,清中期为55目至60目,近现代为100目至120目。目数低、颗粒粗、孔隙度大,用手指弹击,声音沙哑、发闷。明代制壶的砂料只是将最初用来制作大缸大瓮的砂料略加澄炼而已,杂质较多,所以器表很粗糙。

清代的砂料,澄炼工艺总体提高,出现了紫砂细砂,砂料细腻润泽,显得古朴。由于经常把玩摩擦,久而久之,会有一层光亮面,俗称“包浆”,如同古代硬木家具,年代久远自然而然地产生光亮面一样。有些自然形的制品,仿生花果、动物昆虫等,器表也会有一层微弱的光泽。辨认泥料在紫砂壶的断代认识上是很重要的环节。

鉴定要素之三、成型工艺

创制砂壶的成型工艺,各个阶段都有不同之处。这些工艺还包括烧窑的方法、烧成气氛、窑炉结构、燃料等方面,这些外在的因素都会在成品上或多或少留下时代痕迹,因而成为断代的凭据之一。明代创始期的壶以手捏制为主,壶内胎往往有掏空时捏按的指纹。晚明时期,时大彬创制了木模制壶方法,壶内壁不见指纹,而略留用竹刀刮削的痕迹。在柄与壶身、流与壶身相接处往往比较粗糙,有时为美化接痕而贴上柿蒂形泥片而成为最早的附加装饰,盖与钮的相接处有时也会这样处理。由于明代不单独烧壶,仅将壶放在同窑中套烧,常有缸瓮飞洒的釉泪沾在壶体表面,有的砂壶还因受火的原因凸起气泡,使表面凸凹不平,内壁薄厚不一。很多情况下由于温度不够,砂壶不能完全烧结,故胎质较为疏松。

清代的紫砂壶一般采用打泥片,再捋泥片镶接而成,所以壶胎厚薄均匀,制作精细。也有制壶大家仍坚持以手捏制为主,如陈鸣远、杨彭年等人,技艺炉火纯青,一般匠人不能望其项背。近现代采用注浆成型,壶身略加修饰就极为光润,细如膏泥,干脆而不润泽,里外很规整,手感极轻。注浆成型的紫砂壶需用较多的黏性土掺和砂泥,而紫砂的比例很小,严格来说,它不具有任何艺术性,充其量是黏土与砂泥的混合物。

鉴定要素之四、款识和铭刻

款识和铭刻是指刻、印、划在砂壶表面起装饰作用的文字,用以表明其产生的年代、制作者、使用者等,这也是断代认识上应当借鉴的依据之一。不同时代刻款铭字的部位和方法均不相同,在书体上,明代都为楷书,清代早期楷、篆并用,后期篆书为主。有些实物的鉴定就是根据造型、胎质、工艺款铭的一般规律而看出破绽的。

鉴定要素之五:从风格上判断年代和其作者

紫砂艺人制作砂壶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在壶底或在壶盖、柄下端钤盖图章,抑或用刀直接刻款。由于印章材料坚固,名人印章一般可以沿用若干年,甚至终生使用。应该说印章款的鉴别是判断作者的直接依据。但也不尽然:其一,名工大师身后,其家人乃至门徒仍继续使用遗存印章的大有人在;其二,仿制得惟妙惟肖的名人印章和仿制名家砂壶是同步而生的。对于这种高水平的仿品,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判断上的失误。印章的真伪固然是一个方面,但并不全面,还必须结合作品的风格品位综合地认识才不至于出现偏差。

免费试用:加微信 agg484 免费赠送紫砂杯试用。>>点击快速领取<<

标签: 如何鉴定紫砂壶方法 紫砂壶价值鉴定 紫砂壶辨别 如何辨别紫砂壶

紫砂壶-紫砂天下官网江苏宜兴丁蜀人家网站地图 豫ICP备20023829号-2